 |
以精密感測技術更早發現風險 從遠端挽救生命 (2022.06.22) 如果更精密的感測技術能協助我們比以往更快、更準確地檢測及發現疾病,進而挽救生命,那會如何?
當健康護理正迅速從醫院走入家庭,催生著對新一代更小、易用、成本更低的臨床級技術產品需求 |
 |
透過新方法為訊號鏈系統建立電源解決方案 (2022.05.25) 訊號鏈系統將實體世界中的類比數據連接到處理數據的數位世界。然而為訊號鏈系統供電會是一項挑戰,因為電源不可以降低系統的整體性能。線性穩壓器可以防止性能降低,但代價是功率損耗增加,因此效率降低 |
 |
利用軟體驅動、安全的預測性馬達維護提升生產力 (2022.04.26) 預測性維護解決方案結合感測技術來收集設備資料,並採用先進的分析和演算法來得出設備健康狀態,本文描述如何利用軟體驅動、安全的預測性維護馬達設備運作來提升生產效能 |
 |
電動車電池技術賦能永續未來 (2022.03.30) 今日,自動駕駛、數位駕艙體驗和電氣化技術的進步,正為汽車產業帶來數十年來從未有過的變局,而百年來使用化石燃料的汽車也正轉變為清潔、高效率的電動車 (EV),對於全球所致力實現的永續電氣化而言,其核心就是電動車 |
 |
互連匯流排的產品生命週期(下) (2022.03.17) 可攜式刺激源標準(PSS)是最新的業界標準,其用來規範測試意圖與行為,讓測試刺激源可重複套用到不同的目標平台。 |
 |
互連匯流排的產品生命週期(上) (2022.03.01) 本文探討這些流程演變,以及從SystemC效能分析探索互連匯流排架構的生命週期,藉以透過通用型PSS流量產生器進行確認與驗證。 |
 |
流程自動化的可靠通訊解決方案 (2020.03.04) 工業4.0與工業物聯網(IIoT)所帶動的數位化趨勢已經充分反映在工業自動化科技上。生產工廠的面貌逐漸改變,工業生產場所開始網路化.... |
 |
採用乙太網路進行運動控制的三個理由 (2019.02.21) 運動控制應用要求確定性,因此需要確保位置保持的表現,停位必須精準,驅動器必須適切加速/減速,其他作業也須精確配合。 |
 |
Silent Switcher μModule穩壓器為GSPS採樣ADC提供低雜訊供電 (2018.12.11) 效率與雜訊性能的優化通常會增加系統的複雜性。系統設計人員必須對負載敏感度進行量化考慮,並需要將其與電源雜訊相匹配。 |
 |
極客與匠心 ADI創立五十年的核心文化 (2018.09.28) ADI在類比晶片領域裡是一個橫跨半個世紀的傳奇,不僅在於產業的領導地位,更在於尊重個人、鼓勵創新的公司文化。
從半導體行業剛開始萌芽的六十年代,到智慧化的今天,ADI 一直是工程師的天堂,始終把舞臺中央的位置留給科技愛好者,鼓勵工程師去冒險、去創新,去改變世界 |
 |
乙太網路和工業乙太網路有何不同? (2018.08.07) 工業乙太網路系統需要比辦公室乙太網路更加穩定可靠,工業乙太網路近來已成為製造業的熱門詞彙。本文將介紹乙太網路和工業乙太網路,並比較二者的不同 |
 |
自動化工業中的乙太網路(一)選擇工業乙太網路解決方案的原因和應用方法 (2018.05.11) 現今全球各地的製造工廠都在仰賴乙太網路解決方案來實現工業應用所需的即時性能和耐用性。 |
 |
自動化工業中的乙太網路(二) 全廠自動化的EtherNet/ IP (2018.05.11) 乙太網路解決方案提供了優越的頻寬、能源效率、與裝置選項—這些都源自於基礎技術的彈性、數十年的開發、以及成熟的供應商社群。 |
 |
自動化工業中的乙太網路(三) Modbus TCP以及PROFINET (2018.05.11) 由Rockwell Automation與Cisco所共同開發的參考架構,透過標準乙太網路串聯IP套件的使用來促進IAC系統的現代化。 |
 |
智慧汽車引爆車電商機 (2013.06.26) 隨著更多的安全和智慧配置成為汽車的標準配備,
汽車正變得越來越自主、越來越智慧,
傳統汽車製造商希望透過這些創新的技術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搶佔先機。 |
 |
汽車電子打造安全、舒適、環保汽車的行車環境 (2013.04.30) 汽車相關的話題近年來總能在全球媒體佔據很大的版面,一則經濟不景氣的當下全球汽車市場面臨不斷的震盪,二則全球對新能源汽車寄予太多的期望,新能源汽車的話題總是能吸引廣泛的關注 |
 |
汽車鋰電池管理系統的設計挑戰與解決方案 (2012.08.07) 由於鋰離子出色的能量密度、迴圈壽命(環保)特性並且沒有記憶效應,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行業開始從鉛酸、鎳氫電池快速轉向鋰電池解決方案 |
 |
Hello (2010.12.10) Hello |
 |
HD Video編解碼器實現Telepresence願景 (2006.11.17) 未來學家已經預見遠端臨場系統如同一種經由技術而實現的體驗,它準確地複製遠端位置中現有的環境。此種視訊協同運作解決方案需要建置一種具有極高解析度視訊以及最佳等級延遲的產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