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能源
科技
典故
電子工業改革與創新者 - IEEE

IEEE的創立,是在於主導電子學的地位、促進電子學的創新,與提供會員實質上的協助。
安規放心電池材料用心 電動車可安心上路! (2010.03.17)
電動車安規檢測見真章! 電動車和鋰電池正成為各國政府發展新能源汽車的重點項目。其中,電動車動力系統、動力電池組以及充電系統技術的關鍵性不言可喻,鋰電池材料的研發更尤其關鍵,牽涉到的是電池壽命和充電效能
UL與工研院綠色能源安全技術合作簽約記者會 (2010.03.17)
全球產品安全測試與認證領導機構UL與工研院將攜手合作,針對包括電動車、鋰電池與太陽能電池等綠能趨勢產品,共同投入研究並發展國內外的安全技術與規範,以全力協助國內綠色能源產業的發展,並促使台灣在國際市場上搶得綠色先機
人體動能收集器 (2010.03.16)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像衣服一樣,穿戴在身上的能源收集裝置。這種產品名為「Piezo-rubber」,是一種超薄的膠膜,能夠轉換人體動作的動能成為電能,並為一些隨身的電子產品(如手機)進行充電
混合核聚變:新一代核能 (2010.03.10)
期盼已久的核能復興已來臨,此源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有效率的方式之一。奧巴馬總統上月國情咨文宣布,美國計劃建造新一代核電廠。歐洲與新加坡等國也將啟動核電計劃:英國增加總電力供應的1/5來自核能
用紫外光棒來淨化水 (2010.03.02)
為了讓飲用水淨化更為簡便經濟,工業設計家Olivia Blechschmidt設計了一種使用紫外線的攪拌棒,只要使用這個攪拌棒在水壺或杯子裡的飲用水攪拌即可。其功能就如同一般的紫外線水消毒技術,能透過紫外光摧毀細菌的DNA,使它失去活性
伊頓在台交付30輛混合動力都會用公車 (2010.02.26)
多元化工業動力設備製造商伊頓與成運汽車及首都客運合作,昨日(2/25)宣佈交付30輛混合動力都會用公車。這些公車將投入台北通勤服務路線,可望節省25%至30%的燃油、微粒及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搞定氫動力車! (2010.02.25)
普杜大學的科學家Issam Mudawar(左)和Milan Visaria(右),日前成功研發出新一代的熱交換器(Heat Exchanger),該元件是氫動力汽車中最關鍵的零組件。這兩位科學家利用優異的金屬粉末來吸收熱壓力,並轉化為金屬氫動力
轉光為電的奈米系統 (2010.02.21)
美國賓州大學的科學家,日前展示了一個用黃金材料製成的奈米級光電轉換系統。這套系統是使用奈米尺寸的黃金粒子陣列,讓其表面電漿子反應電磁波動,作用與太陽能電池相似
幾度結冰「電」決定 (2010.02.11)
超冷水,是指在攝氏0度以下仍維持液態的水,這種水因無成核表面,因此在零度下仍呈液態。而最近科學家發現,若在超冷水的表面加上正電或負電荷時,將可以控制超冷水的結冰溫度
伊吹衛星監測地球CO2 密度 (2010.02.03)
科學家們認為,極端的全球氣候變化可能發生在最近幾個世紀內。而1997年,京都議定書強制規定已開發國家減少CO2排放量,並在2008至2012年間實現目標;此外,美、日持續發射環境監測衛星:如日本伊吹衛星以光譜攝像監測地球土地、海洋與大氣層CO2密度,並即時發送精確統計數據供研究,而觀察另一種溫室氣體甲烷也已被考慮進去
走過金融海嘯,從2010 CES聚焦ICT產業趨勢研討會 (2010.01.28)
在美國拉斯維加斯舉行的國際消費性電子展(CES)是一年一度的全球最大消費性電子展會,此次將在2010年1月7~10日展開,為全球產業人士揭示新的潮流。 在節能減碳的全球趨勢下,各國政府紛紛針對電子產品生命週期對環境產生之衝擊,制定出嚴謹的節能規範,為環境保護貢獻一己之力
可節能的智慧型窗戶 (2010.01.26)
什麼都講“智慧”的年代,連窗戶也都要搭上這股風潮。NREL的科學家就研發出一種動態窗戶,可隨著光線的強弱,自動變換玻璃的顏色,藉此達成減少室內溫控的電耗。根據科學家估計,透過這種技術,每年將可減少約5%的全國電力供應
可印刷的鋰電池 (2010.01.24)
日本的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可印刷的鋰離子電池,這種電池可完全用印刷式技術生產,能在一般的環境溫度下,輸出2V到4V的電力。用印刷生產的電池有什麼好處呢?最主要的優勢是能降低製造成本,此外,超輕薄的體積也助於開發劃時代的應用
把衣服變電池的墨水 (2010.01.21)
軟性太陽能電池算什麼!能把衣服變成電池的墨水才神奇。這種具備電力傳導的墨水,是以單壁奈米碳管溶液所製成,能夠把一般的棉花和保耐龍織品變成可蓄電的布料。透過這種技術,將有望開發出劃時代的可攜式電力,甚至是可穿在身上的顯示器
把Wi-Fi變成電力 (2010.01.17)
無線充電技術在未來的行動裝置應用上,將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但若在沒有牆壁電源的地方,這種技術也難有用武之地。但一家名為RCA的公司研發出一種有趣的裝置,可將漫射在天空中的無線訊號(如Wi-FI)轉成可用的電力,並能為裝置充電,目前最主要的目標市場就是手機
藍綠藻液態燃料? (2010.01.07)
科學家利用基因遺傳學把藍綠藻進行了改造,使其能利用來自陽光的能量,吃下二氧化碳並產生液態燃料異丁醇(isobutanol)。該技術不但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溫室氣體排放,還能將二氧化碳轉換成液態燃料,甚至應用在汽機車上
降低虛實世界排碳 (2009.12.28)
儘管此次全球氣候變遷會議沒訂出任何環保法規,但未來的綠能科技仍然樂觀。而如何減少交通運輸燃油及排碳量?仍是首要課題,例如:電動車、各式電池、塑料客機的研發
2009關鍵報告-工研院南分院年終聯合發表會暨創新技術研討會 (2009.12.24)
南分院自95年成立以來,即以工研院之研發能量連結南部產學共同合作,引領創新科技研發,以孕育新興產業自我期許,在各界之支持下,南分院在科技研發及協助產業推動均有長足的進步
打造綠能產業 南科積極佈署 (2009.12.23)
綠能產業為全球科技發展趨勢,由京都議定書與近日在丹麥首都舉行的哥本哈根全球氣候變遷會議可見一斑,而台灣在這個全球化節能減碳產業發展也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其中太陽能技術與LED產業更是發展重點項目,且逐漸在國際佔有一席之地
塑料飛機 (2009.12.21)
如何節能減碳?一直是近年最夯的科技發展課題,因此製造較輕的塑料客機也是方式之一。波音公司近日將787塑料客機拱上天空,這架飛機帶來機體設計新思維:機身是由碳纖維增強塑料建造、使用高安全電腦導航及網路數據通訊、超高密度鋰電池為備用電力

  十大熱門新聞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