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工研院
科技
典故
管理美國網路廣告的組織 - IAB

IAB是Internet Activities Board的簡稱,意即美國網路廣告組織,是一個專門管理與觀察美國網路廣告活動的一個機構。
工研院發表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 攜手產業共創氫能新經濟 (2022.06.27)
淨零排放浪潮席捲全球,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的氫,也成各國積極追求的目標。工研院於今(27)日發表「台灣2050氫應用發展技術藍圖」,共邀請經濟部主任秘書陳怡鈴、
工研院攜手台積、陽明交大 在VLSI發表頂尖磁性記憶體技術 (2022.06.15)
工研院在今(15)日宣布,與台積電合作開發世界前瞻的自旋軌道扭矩磁性記憶體(Spin Orbit Torque Magnetoresistive Random Access Memory;SOT-MRAM)陣列晶片;另外,工研院也攜手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研發出工作溫度橫跨近400度之新興磁性記憶體技術
工研院新創成立智連工控 以通訊關鍵模組搶進五大市場 (2022.06.13)
迎合全球半導體製造及工業物聯網需求強勁,歷經一年籌備,工研院新成立的「智連工控」,推出工業物聯網技術關鍵模組半導體設備通訊標準閘道器(SECI Box),協助產業建立設備通訊溝通能力,邁入數位轉型
行為改變與落實減碳措施為淨零轉型推動力 (2022.06.13)
日常生活的行為改變與落實節能減碳措施是推動淨零轉型的重要關鍵,應該如何在生活品質和減碳之間達到平衡?為確實瞭解和比較民眾在淨零永續的認知與實際行為,從中發掘潛在商機
全球淨零商機持續湧現 再生能源加儲能成長動能可期 (2022.06.10)
工研院IEKCQM團隊對臺灣再生能源產業最新觀察:在整體政策支持下,太陽光電與風力發電內需市場穩定成長,預期2022年臺灣再生能源產值將達2,095億元規模,年成長5.7%。在全球淨零永續趨勢帶動下,預期投入綠能、買綠電等活動將更為熱絡,業者應將市場視野由臺灣擴大至國際
IEKCQM:2022年製造業產值預估延續成長 布局需謹慎避風險 (2022.06.10)
工研院10日舉辦「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暨淨零永續焦點議題發表」。除了發布2022年臺灣製造業景氣展望預測結果,亦針對淨零永續趨勢下的再生能源產業前景及趨勢觀察評析;同時發表「2022年臺灣淨零永續行為調查」深入探索各族群在生活中的產品與服務
【科技你來說】次世代記憶體的大時代來臨了嗎? (2022.06.02)
邀請工研院吳志毅博士,分享目前次世代記憶體的技術與市場進展,並說明為何先進記憶體技術,對於次世代的應用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產研協力推進積層製造應用 (2022.06.01)
後疫時代通膨隱憂和交期瓶頸,都推進航太、汽機車、模具等加工產業,希望能跟上數位轉型腳步,導入零接觸變更設計與生產流程,也催熟電腦輔助設計CAX系統軟體雲端商機
工研院成立淨零永續學校 三面向培育綠領人才 (2022.05.31)
工研院今(31)日成立「淨零永續學校」,並籌組「淨零永續人才聯盟」,攜手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臺灣機械工業同業公會、台灣化學產業協會、台灣電路板協會、循環台灣基金會等關鍵公協會共同合作
達成淨零碳排之路 氫能為台灣的必要選項 (2022.05.26)
【東西講座】於5月13日以實體與線上直播方式進行,由工研院材料與化工研究所蔡麗端組長擔任講者,分享燃料電池與氫能動力的洞察知識與未來發展。
工研院AI設備預診斷技術 助日月光精準製造 (2022.05.25)
高速、高智慧的檢測技術已成為現代化產線高產能的關鍵,在大數據分析、邊緣運算與人工智慧(AI)協助下,許多半導體業者都從自動化邁向「智動化」,以智慧化提升產能與競爭力
工研院攜手台灣高鐵 啟用首座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 (2022.05.19)
工研院今(19)日宣布,與台灣高鐵合作開發的全台第一座轉向架走行測試設備(Bogie Running Tester;BRT)在高鐵燕巢總機廠已完成啟用!這座設備落成增進高鐵列車維修品質
杜邦MCM與工研院合作 打造陶瓷材料5G天線封裝方案 (2022.05.16)
杜邦微電路及元件材料(杜邦MCM)攜手台灣工業技術研究院,共同展現杜邦 GreenTape低溫共燒陶瓷(LTCC)材料在天線封裝(AiP)應用中的價值,成為可替代現有印刷電路板(PCB)的理想方案
工研院深耕量測技術35年 助攻臺灣產業轉型升級 (2022.05.13)
工研院量測技術發展中心邁入35年,並於日前舉辦「量測35週年慶」,分享創新量測技術研發、建立量測標準與檢驗證服務等重要成果。 度量衡是民生、社會、科技以及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基礎
全台首輛超級電容運輸車於西螺果菜市場上路 (2022.05.11)
工研院今(11)日攜手多家廠商推出全台首輛超級電容儲能運輸車,透過石墨烯超級電容取代鉛酸電池,能大幅減少電動運輸車高達九成的充電時間,提升三成載運量,並能克服坡段行駛馬力不足的問題,為新一代綠色再生儲能載具方案,將為農業運輸邁向低碳運輸奠定基礎
經濟部與工研院攜手產業 跨域打造智慧顯示科技 (2022.04.28)
經濟部技術處今(28)日於Touch Taiwan展攜手友達光電、群創光電、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美商應材、工研院等產研機構,發表多項虛實整合的跨領域智慧顯示系統。其中,全球首創「我視AI魚缸」已正式導入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數位及綠色雙軸轉型 淨零碳排擴大成效 (2022.04.28)
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地球能源正逐漸消耗等因素,2050年達到淨零排放目標已成為全球各國氣候行動的共識,而企業積極規劃淨零計畫與策略,也宣告各自為淨零排放時程所付出的努力成績
助攻高階醫療市場商機 工研院創新技術勇奪愛迪生1銀1銅 (2022.04.25)
台灣的科技研發實力再獲國際肯定!素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的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公布今年度獲獎名單,台灣研究機構與企業共奪得9個獎項,排名居亞洲第一。今年同獲愛迪生獎的包括3M、亞培(Abbott)、陶氏化學(Dow Chemical Company)、IBM等國際大廠
科技創研能量與智財實力兼具 全球百大創新機構台獲獎創新高 (2022.04.20)
台灣的創新科技研發能量,以及智慧財產權實力展現成果斐然,國際知名調研機構科睿唯安(Clarivate)今(20)日頒發「2022全球百大創新機構獎」,台灣得獎的9家機構,包括工研院、鴻海、聯發科技、廣達、台積電,以及首度進榜的友達光電、台達電子、緯創資通和瑞昱半導體,展現台灣技術多元,以及智財實力
2022 VLSI國際研討會登場 聚焦AI晶片、先進封裝與化合物半導體 (2022.04.19)
「2022國際超大型積體電路技術研討會」,今19日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登場,聚集聯發科、台積電、三菱電機、史丹佛大學、英特爾、IBM等全球領域專家探討未來趨勢,如人工智慧(AI)晶片、先進封裝、新世代化合物半導體

  十大熱門新聞
1 產官研醫攜手實踐智慧醫養生態系 數位及AI分工加值創新
2 工研院突破3D先進封裝量測成果 新創公司歐美科技宣布成立
3 工研院攜手產業實踐淨零行動 聚焦氫能與綠色金融
4 工研院、友達強強聯手結伴 聚焦4大領域產業搶商機
5 工研院獲R&D 100 Award八項大獎 展現淨零節能、生醫科研實力
6 工研眺望2024智慧醫療產業創新數位化
7 工研院攜手聯發科開創邊緣AI智慧工廠 整合平台降低功耗50%
8 產研共享創新加值應用成果 提升台灣高階智慧製造能量
9 工研院攜手馬偕醫院 演示台灣首例5G超音波診療服務
10 [半導體展] 工研院扇出型封裝技術 協助群創面板產線轉型半導體封裝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