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電動車
科技
典故
獨霸編碼,笑傲江湖──ASCII與Unicode間的分分合合

為了整合電子位元資訊交換的共同標準,統一全球各國分歧殊異的文字符號,獨霸全球字元編碼標準,ASCII與Unicode的分分合合就此展開........
ADI與鴻海合作打造新一代汽車數位座艙平台與電池管理系統 (2023.07.20)
Analog Devices, Inc.與鴻海科技集團今日宣布,雙方將於車用領域建立合作關係,共同打造新一代車輛數位座艙平台及高效能電池管理系統,並已簽署合作備忘錄(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MOU)
電動車可靠性不妥協 半導體元件商機倍增 (2023.06.29)
全球綠能交通正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各國政府和機構採取措施推動電動車的發展,同時也鼓勵人們使用低碳交通方式。臺灣也制定了發展目標和補助政策,以促進電動車的普及,並為能源轉型做出貢獻
電動車商機持續升溫 政策推動與市場發展並行 (2023.06.28)
球綠能交通正朝著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邁進。台灣企業也積極與北美商合作,例如投資200億美元開發電動巴士或進行整車合作。台灣具有電動車駕駛感知系統和零件供應能力,為電動車市場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化合物半導體與電動車台南聚首 推動完整產業鏈南台灣落地 (2023.06.28)
由台南市政府,工研院南方雨林辦公室主辦,台灣化合物半導體暨光電產業協會協辦的「化合物半導體與電動車產業鏈發展交流論壇」,28日於台南綠能科技示範場域舉行
大南、華德、東元攜手 台製電巴生態鏈成型 (2023.06.28)
退輔會主導投資經營的大南汽車公司,向華德動能科技公司採購48輛電動公車,並由東元電機提供目前唯一獲得在台灣設計與製造(DMIT)認證的動力系統,於今(28)日舉行通車典禮,未來將投入台北市承德幹線服務民眾,由大南、華德、東元的攜手合作模式,也將正式串起台製電動巴士生態鏈的初步規模
台達收購車用高壓混合式零組件公司TB&C 強化電動車布局 (2023.06.15)
台達將透過子公司Delta International Holding Limited B.V.以142佰萬歐元(約合新台幣4,661,860仟元)向Cooperatief H2 Equity Partners Fund IV Holding W.A.以及Te Bokkel Beheer B.V.收購HY&T Investments Holding B.V.及其旗下子公司TB&C集團100%股權
工研院跨域探討電動車大未來 助台廠拓展全球市場商機 (2023.06.06)
因應國際淨零排放需求,全球汽車產業為了降低碳排放,積極拓展電動車領域,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統計,2022年電動車銷售突破1,000萬輛新高,較前一年成長逾5成,產業商機持續擴展
美車主汽油轉電比例漸增 各州政府燃料稅收短缺 (2023.05.30)
美國自推動車輛電氣化轉型之後,使得美國公路上的電動車比例大幅增加,雖然電動車有益於環境,但車輛駕駛不加油就不用支付燃料稅,使得依靠燃料稅收維護道路基礎設施的地方政府,開始面臨如何取得資金的難題
TI透過SiC閘極驅動器讓電動車行駛里程最大化 (2023.05.16)
德州儀器(TI)推出一款高效、符合功能安全要求的絕緣式閘極驅動器,使工程師能夠設計出更有效率的牽引逆變器,將電動車(EV) 的行駛里程最大化。新式強化型絕緣式閘極驅動器 UCC5880-Q1 提供的整合功能使電動車動力系統工程師能夠提高功率密度,降低系統設計複雜性和成本,同時實現其安全和性能目標
聯華林德與和泰汽車簽訂合作備忘錄 推動氫能載具發展 (2023.05.15)
台灣主要的工業氣體廠商聯華林德,與台灣汽車龍頭和泰汽車攜手,為推動國內氫能載具發展,合作簽訂「氫能車輛先導示範」合作備忘錄暨「車輛租賃」合約,其中不僅將最新氫能電動車TOYOTA MIRAI引進台灣,亦將建置全台首座加氫站
格斯啟用GWh鋰電池芯工廠 攜手夥伴共創鋰電池循環生態圈 (2023.04.26)
格斯科技於中壢工業區舉辦中壢廠區啟用典禮,包括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桃園市副市長王明鉅、經濟部工業局副局長楊志清以及重要國內外貴賓皆親自出席共同見證台灣首座GWh規格電池芯超級工廠落成,也象徵格斯科技將台灣鋰電池產業帶向新的里程碑
電動車自宅充電能有普及的一天? (2023.04.20)
是否換購電動車的考量主要還是兩點:「充電不方便」和「里程焦慮」,因此雖然電動車商提出保養維修成本降低、燃油開銷減低等行銷口號,但「可不可以自宅充電」才是購車者真正關心的問題
電氣化趨勢不可逆 寬能隙技術助電動車市場躍升 (2023.04.17)
汽車動力系統正從內燃機轉向電動機,這是一個不可阻擋的趨勢。 寬能隙半導體材料在功率利用和開關頻率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 只有寬能隙半導體能夠實現電動車的目標,協助汽車向永續出行的發展
工研院、MIH電動車聯盟簽署MoU 拚台灣AI評測驗證接軌國際 (2023.03.15)
工研院今(15)日宣布與MIH開放電動車聯盟(MIH Consortium)簽署合作意向書,將以AI評測與國際接軌為主軸,協助聯盟產業制定AI評測標準,如駕駛行為偵測系統、車規資安等,期望完備國內制度並接軌國際,搶攻國際市場
格斯專注材料創新 站穩全球鋰電池產業關鍵地位 (2023.02.22)
格斯科技自2019年底跨入電動車與儲能用電池模組的設計、開發與製造,積極拓展儲能差異化應用,選擇製程難度與工藝技術最高的鈦酸鋰及高鎳三元材料系統,進行大尺寸軟包電池芯與電池模組的生產,面對全球動力電池產業將從GWh邁進TWh時代,整合台灣技術人才,提供電池材料製造能力,站穩全球儲能產業關鍵地位
TI:五大因素讓電動車成為趨勢 (2023.02.15)
半導體技術是電動車創新曲線中的重要推手,不僅排除各種電動車採用的阻礙,也讓汽車製造商能夠設計受到消費者喜愛的平價車款。 首先,消費者不必再擔心加油站的價格
NXP:軟體定義汽車2年內將明顯成長 開發時程也將縮短 (2023.02.08)
全球軟體定義汽車(SDV)架構的發展,正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而恩智浦半導體(NXP Semiconductors)也看好這項趨勢的未來,並由兩位高階主管連袂來台,表達對此一市場的重視,同時也揭露其相應的技術與系統解決方案
Arm:多元化市場驅動成長 生態系夥伴達2500億晶片出貨 (2023.02.07)
Arm 技術正在建構未來。多元化的市場發展持續驅動權利金與授權費營收的強勁成長,生態系夥伴也將達到 2,500 億晶片出貨量的里程碑。 根據 Arm 2022 會計年度第三季報告指出: ‧總營收達 7
ST:軟體定義汽車創造全新使用體驗與商業價值 (2023.02.01)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戴姆勒(Daimler,德國汽車製造商)的執行長接受了採訪,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他將如何提升其公司汽車的品牌價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正在努力將賓士(Mercedes-Benz)轉型為軟體定義汽車
ST:軟體定義汽車創造全新使用體驗與商業價值 (2023.02.01)
在新冠疫情爆發之前,戴姆勒的執行長接受了採訪,其中一個問題就是他將如何提升其公司汽車的品牌價值。他毫不猶豫地回答,他正在努力將賓士轉型為軟體定義汽車。這是一個既具啟發性,又充滿智慧的回答

  十大熱門新聞
1 PGIM:特斯拉投入10億美元發展超級電腦 推動自駕車計程車
2 MIH聯盟宣布關潤擔任執行長 加速產業創新與標準制定
3 ST引領智慧出行革命 技術創新開啟汽車新紀元
4 大南、華德、東元攜手 台製電巴生態鏈成型
5 化合物半導體與電動車台南聚首 推動完整產業鏈南台灣落地
6 ADI與鴻海合作打造新一代汽車數位座艙平台與電池管理系統
7 兩岸機械業交流邁入20週年 機械公會呼籲共塑新能源車供應鏈
8 UL Solutions布局電池及電動車充電 在台打造CB測試實驗室
9 台達子公司泰達8廠及研發中心開幕 擴大電動車研發及產能布局
10 英飛凌助富田電機打入日系電動車 七合一驅動系統獲馬自達採用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