帳號:
密碼:
CTIMES / 醫療衛生業
科技
典故
Unix是怎麼來的?

不管是IBM 的AIX、Sun 的Solaris、HP 的HP-UX、還是Linux等等,都是源自1969年AT&T貝爾實驗室(Bell Labs)所開發出來的Unix,回顧這段歷史,MULTICS(MULT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ervice)計劃是重要的關鍵。。
國衛院攜手華碩集團 合作推動台灣AI生醫加速器 (2022.07.29)
為了推動生醫新創領域,擴大研究需求層面以及加速研究量能,同時強化學研與產業間的鏈結,國家衛生研究院與華碩集團攜手合作推動「AI生醫加速器」,於29日在亞洲生技展中舉辦簽約儀式,以期產研攜手開發多元生醫領域創新及應用
工研院跨域整合生醫產業 搶攻精準健康新商機 (2022.07.28)
因應精準健康需求,經濟部技術處以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積極研發新藥與智慧醫電,在今(28)日開幕的「2022 BIO ASIA-Taiwan亞洲生技大會」展出6大亮點技術,包含:毒殺癌細胞的效果提升數倍以上的抗癌新藥;只需30mins即能生產出細胞組織層片
筑波醫電防疫雙星支援竹科管理局 降低成本與感染風險 (2022.07.28)
現今零接觸及遠距智慧化的防疫措施已成為新常態。筑波醫電支援竹科管理局防疫成效,於7月28-31日舉辦的亞洲生技大展(Bio Asia Taiwan)當中,展示「雙眼龍熱像儀與O-Ring淨手機」,透過運用AI人臉辨識引擎FaceMe,幫助企業躍升智慧安防行列
勤業眾信指引7大關鍵 佈局2023生醫數位化新浪潮 (2022.07.27)
適逢2022年BioAsia亞洲生技大展即將登場,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於今(27)日發布《生命科技產業展望-大規模數位化:兌現科學的承諾》報告,內容指出在疫情肆虐的這兩年期間,面對敏捷的數位原生新創企業的競爭,傳統生命科技企業的數位化規模擴大且加速
新光醫院與筑波醫電簽署備忘錄 共創產醫綜效 (2022.07.20)
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與筑波醫電公司今(20)日舉行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雙方針對太赫茲(THz)技術生醫臨床應用、AI智慧醫療整合方案進行合作,打造智慧醫院及個人精準醫療
衛福部公布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修正案 提升資料完整性 (2022.07.18)
衛生福利部於今(18)日發布「醫療機構電子病歷製作及管理辦法」修正案實施。本辦法最近一次修正的時間在109年8月11日。 電子病歷的修正能提升病歷資料完整性及存放品質
工研院首創視訊快篩數位認證 為旅遊防疫安全把關 (2022.07.14)
隨著疫情逐步趨緩,出外旅遊的人潮逐漸增加,如何能夠安心出遊及降低染疫風險是旅遊的重要考量,為觀光防疫健康把關,工研院自主開發「COVID-19線上視訊快篩數位認證服務」的創新平台,透過安排受測者線上與第三方專業訓練人員視訊採檢,再依據篩檢結果提供數位認證證書,以此協助民眾迅速即時取得快篩證明
捷帝仕攜手麗臺促進智慧IoT職場身心靈健康 (2022.07.01)
COVID-19疫情延燒迄今,除了影響民眾的日常生活,相對地也會引發工作壓力。捷帝仕顧問公司近日舉辦「企業員工身心靈健康解決方案」發表會,引進英國健康管理方式結合麗臺科技的專業醫療檢測設備與平台,提供具精準健康概念的智慧IoT職場健促解決方案,針對不同規模的企業給予最適切的客製化職場身心靈健康服務
生科商Batavia Biosciences計劃建置工廠 進入商業製造領域 (2022.07.01)
Batavia Biosciences宣佈將擴大CDMO服務組合(研發和臨床製造),包括商業製造服務。該公司已敲定在荷蘭萊頓生物科學園建造一座12,000m2新建築的設計計畫。該製造工廠預計將在2024年第三季投入營運
急重症醫療照護添輔具 顱內壓監測器7月起納入健保 (2022.06.30)
中央健康保險署自7月1日起將監測顱內壓的「顱內壓監測器」醫材納入健保給付,估計健保一年挹注六千多萬點預算支應,約有3,000人次受惠。 藉由新醫材直接精準即時監測,對於腦部受傷或開完刀的病人能提早發現顱內壓變化的異常狀況,避免病人因顱內壓力急遽變化導致腦部嚴重傷害,甚至瀕臨腦死狀態
金屬中心智慧多椎節手術輔助系統 獲德國reddot產品設計獎 (2022.06.21)
金屬中心投入智慧骨科手術輔助系統關鍵技術研究,開發出全球第一套「智慧多椎節手術輔助系統」,榮獲2022德國紅點(reddot)產品設計獎大放異彩。 該手術輔助系統整合3D複合光學定位系統、手術導航系統及機械手臂
HPC模擬工具加持 國衛院推動個人化肝癌精準醫療 (2022.06.20)
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馬克沁(Dr. Solovchuk)研究團隊,開發HIFU肝腫瘤熱消融治療的術前評估數學運算模型,透過運算後提供的治療參數進行治療,可提高HIFU熱消融的精準度,並減少破壞正常組織的機率,達到個人化精準醫療的結果
台灣國際醫療展開拓智慧醫療照護跨域應用商機 (2022.06.16)
根據Frost & Sullivan、MarketandMarkets等市場分析報告,預估全球精準健康市場從2020年到2025年,將由3,198億美元成長至5,847億美元,整體市場深具潛力。「台灣國際醫療暨健康照護展(Medical Taiwan)」於6月16~18日於台北南港展覽2館舉辦,展覽內容聚焦專業醫材供應鏈,聯合機械、醫療、紡織、化工、資通訊等產業共同展出
中華電信投入5G智慧醫療 高雄榮家智慧長照服務正式上線 (2022.06.13)
由中華電信集團子公司中華系統整合公司籌組專業研發團隊,在國發會、國軍退輔會及高雄榮總全力支持下,「5G高雄榮家智慧長照服務」正式上線啟動。 本計畫結合5G AIoT感測設備及智慧眼鏡AR擴增實境等先進技術
BIO 2022北美生技展即將開幕 臺灣生醫跨域創新能量再現 (2022.06.07)
COVID-19疫情帶動全球許多產業新一波的復甦與創新機會,全球最大規模生技商業展會「BIO International Convention」(BIO 2022)今年重返實體展出,將於6月13~16日在美國聖地牙哥舉辦,臺灣在睽違兩年後也以主題館形式展現生醫科技與跨域創新的能量
Sophos:2021年醫療機構遭勒索軟體攻擊增加94% (2022.06.02)
Sophos全球今(2)日發布最新行業調查報告《2022 年醫療保健行業勒索軟體現況》。這份調查針對31個國家/地區的中型組織(100-5000名員工)的5,600名IT專業人員進行調查,其中包括381名醫療保健業的受訪者
數位防疫建構新台灣模式 資通訊導入創新智慧方案 (2022.04.13)
數位資訊的妥善應用能夠協助「重症清零」及「輕症有效管控」的防疫政策推行,以維持醫療量能與整體社會穩定運作,如何能夠在與疫共存之下兼顧經濟發展與新常態生活?隨著防疫進入「新台灣模式」
遠距醫療聯防整合成效 促進資源普及與環境永續 (2022.04.06)
數位化及行動化已成為現今醫療照護演變的趨勢,台灣醫界聯盟基金會於今(6)日舉辦「透過遠距醫療促進關懷與照護」與疫共存數位應用座談會。衛福部醫事司副司長劉玉菁提及
AI生醫資訊創新研究暨應用服務中心啟動 (2022.03.29)
隨著全球科技發展日新月異,在萬物互聯的時代,不論是疾病防治或健康照護醫療等資訊量加速度倍增,這也使得醫療與研究巨量資料的儲存、分析運算、模式建立與程式開發面臨更多的需求與挑戰,透過人工智慧(AI)技術與相關軟硬體的協助,則可大幅提升運算效益
補足疫苗自主製造 工研院攜手基龍米克斯打造核酸合成廠 (2022.03.23)
疫情後的新常態生活儼然逐漸成形,疫苗生產成為各國邁向正常生活的關鍵,而疫苗製造國產化的關鍵之一正是「佐劑」。當前國產疫苗所需的核酸佐劑必須跨海採購,加重廠商成本負擔且市場缺口難料

  十大熱門新聞
1 產官研醫攜手實踐智慧醫養生態系 數位及AI分工加值創新
2 國際尖端醫療技術前瞻 2023 BIO Asia英國館展示多元研發成果
3 工研眺望2024智慧醫療產業創新數位化
4 圓展攜手安勤搶進MEDICA 2023國際醫療展
5 通訊診察治療新辦法7/1實施 強化資安為醫療照護服務要項
6 經濟部邀集產研界座談 4箭助攻小分子藥品CDMO產業
7 大昌華嘉啟用醫藥智能倉儲中心 奠定台灣醫藥物流發展新標竿
8 工研院攜手馬偕醫院 演示台灣首例5G超音波診療服務
9 明基醫Q1啟動印度製造 搶占高成長醫材商機
10 台灣勇奪12項R&D100研發獎 亞洲居冠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讀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遠播資訊股份有限公司版權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號11樓 / 電話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