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CTIMES / Intel
科技
典故
叫醒硬件准备工作的BIOS

硬件组装在一起,只是一堆相互无法联系的零件,零件要能相互联络、沟通与协调,才能构成整体的「系统」的基础,而BIOS便扮演这样的角色。
英特尔於类产品测试晶片实作背部供电 实现90%单元利用率 (2023.06.06)
英特尔是首家在类产品的测试晶片上实作背部供电的公司,达成推动世界进入下个运算时代所需的效能。英特尔领先业界的晶片背部供电解决方案━PowerVia,将於2024上半年在Intel 20A制程节点推出
英特尔以广泛且开放的HPC产品组合 为生成式AI注入动力 (2023.05.25)
英特尔在2023年国际超级电脑大会(ISC High Performance)上,展示高效能运算(HPC)和人工智慧(AI)工作负载的领先效能,并分享以oneAPI开放式程式设计模型为中心的未来HPC和AI产品;同时也宣布一项国际计画,利用Aurora超级电脑为科学和社会开发生成式AI模型
英特尔提升温室气体净零排放标准 实现永续运算未来 (2023.04.21)
英特尔数十年来持续以高标准的环境责任,向全球提供先进的技术。去年4月,英特尔执行长Pat Gelsinger(基辛格)宣布英特尔降低温室气体(GHG)排放的承诺,并纳入英特尔自身的营运项目和整体价值链
PikeOS实时操作系统采用新款英特尔Atom处理器 (2023.04.07)
机器学习和实时分析的进步为工业及企业转变营运带来了巨大的可能性。然而,许多深度应用,特别是在过程自动化和制造业中,需要高水平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以确保操作实证和工安
英特尔vPro平台搭载第13代Intel Core 提供全面的安全性 (2023.03.24)
英特尔推出由第13代Intel Core处理器系列所驱动的新Intel vPro平台。针对商业用途打造的Intel vPro平台,透过提供最全面的安全性、电脑设备更新所需的硬体升级,并提升所有员工生产力,以满足企业瞬息万变的需求
英特尔新款Xeon工作站处理器问世 可提升效能并扩展平台功能 (2023.02.18)
英特尔推出全新Intel Xeon W-3400和Intel Xeon W-2400桌上型工作站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其中Intel Xeon w9-3495X更是英特尔设计过最为强大的桌上型工作站处理器。这些新一代的Xeon处理器针对专业创作者设计,为媒体和娱乐、工程和资料科学专业人士提供庞大效能
NVIDIA与英特尔重新定义工作站 释放专业人士创造力 (2023.02.16)
AI扩增的应用程式、逼真的渲染、模拟及其他技术正协助专业人员以比以往更快的速度从多应用程序的工作流程中取得关键业务成果。若要执行这些资料密集、复杂的工作流程,以及与分散各地的团队共用资料与协同合作,就需要配备高端CPU、GPU以及进阶网路的工作站
英特尔第13代Core i9-13900KS问世 提供更快运算速度 (2023.01.13)
英特尔公开全新第13代Intel Core i9-13900KS完整细节与上市规划,这是一款高运算速度的桌上型电脑处理器。原装产品即提供高达6.0 GHz的最高涡轮加速时脉,是PC产业当中首款跨越此门槛的处理器,为桌上型电脑爱好者提供游戏、创作效能并打造更好体验
NVIDIA携手Intel及合作夥伴助力AI打造新一代加速运算系统 (2023.01.12)
在人类推动各项改写时代的颠覆性创新项目中,人工智慧(AI)是当中的核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开发新冠病毒(COVID)疫苗及诊断癌症,再到支援自动驾驶车和了解气候变迁
英特尔第4代Xeon处理器问世 (2023.01.11)
英特尔於推出第4代Intel Xeon可扩充处理器(代号Sapphire Rapids)、Intel Xeon CPU Max系列(代号Sapphire Rapids HBM)以及Intel Data Center GPU Max系列(代号Ponte Vecchio),是英特尔最重要的划时代革新产品之一,显着提升客户资料中心的效能、效率、安全性,并为AI、云端、网路和边缘、以及超级电脑提供各项新功能
2022 Intel DevCup竞赛成果揭晓 (2022.12.21)
以「玩转AI、成就极致」为主轴的第二届「2022 Intel DevCup」竞赛自2022年7月15日开跑徵件後,全台共累积210组团队报名;历经初选,共有实作组21队、概念组60队,共计300多位好手得以进入决赛,他们激荡无限创意与善用OpenVINO工具,完善提案、展示成果
英业达、英特尔与微软透过5G Next Lab推动次世代产业创新 (2022.12.14)
英业达与英特尔和微软共同举办5G Next Lab 开幕仪式。活动以「5G 串联新世代,AI 驱动大未来」为题,展示与AI整合之5G连接解决方案,并於各种智慧场景之应用,例如智慧工厂、智慧家庭、智慧医疗和智慧交通,以演绎次世代之产业创新
Intel Sustainability Taiwan Day登场 持续发展永续运算 (2022.12.07)
英特尔集结多位英特尔总部高阶主管、专家以及生态系合作夥伴,在台举办「Intel Sustainability Taiwan Day」,展示晶片、平台与软体方面针对永续发展最隹化的产品,期许透过更进一步的跨生态系合作,在整个产业中落实永续性
友通携手达升展示PowerEye能源管理系统 (2022.12.07)
友通资讯,今7日受邀叁加「Intel Sustainability Taiwan Day」活动,这场年度盛会以「永续未来」作为活动主轴;而友通携手孙公司达升能源(原BenQ ESCO,明基能源)展示PowerEye能源管理系统,分享能源效率提升与有效的管理方式,透过两大技术功能加速企业实现能源管理
英特尔、台湾罗氏诊断及捷络生技携手推动次世代数位病理平台 (2022.12.05)
英特尔(Intel)、台湾罗氏诊断与捷络生技(JelloX Biotech)於台湾医疗科技展中宣布成立数位病理产业联盟,推动次世代数位病理平台於医疗场景的应用。捷络生技运用第12代Intel Core处理器与OpenVINO、OpenFL开源工具打造MetaLite开放式数位病理联邦学习与边缘推论运算解决方案
柏瑞医於台湾医疗科技展 发表最新AI疾病辅助筛检方案 (2022.12.02)
2021年在英特尔首度在台举办的「Intel DevCup x OpenVINO Toolkit」竞赛中,以「X1 Imaging骨质疏松人工智慧辅助筛检系统」作品拿下实作组冠军,同时也是英特尔MRS解决方案夥伴的「柏瑞医」,今年特别在2022台湾医疗科技展发表新成功开发的骨松、子宫颈、膀胱癌、HPV、BRCA1/2等最新AI疾病辅助筛检与DataSense精准医疗智慧实验室方案
英特尔叁与台湾医疗科技展 助力台湾智慧医疗打造未来 (2022.12.01)
为助力台湾智慧医疗及医界数位转型,创造健康价值和全球影响力,英特尔今年扩大叁与12月1~4日举办的「台湾医疗科技展(Healthcare+ EXPO 2022)」,除了在会场与众多开放式生态系厂商携手展示数年来采用oneAPI、OpenVINO、OpenFL、Intel SGX、Intel FPGA、Intel Core处理器、5G和连接性等各项先进技术所打造的AI智慧医疗端到端解决方案
不安全世界中的证券投资 (2022.11.28)
@內文: 证券的英文为Security,其另一个涵义即是安全。要在不安全世界中做好证券投资,首要目标就是:保守你的本金安全。不安全的世界,在以前通常是指资本市场价格的波动,所造成证券投资的不安全
英特尔获2022经济部电子资讯国际夥伴绩优厂商「创新应用夥伴奖」 (2022.11.17)
英特尔荣获「2022经济部电子资讯国际夥伴绩优厂商奖项(IPO Awards)」,以「Intel DevCup」竞赛、「Intel-Mobileye智慧交通」两大专案获得经济部肯定,英特尔台湾分公司总经理刘景慈自经济部长王美花手中获颁创新应用夥伴奖
英特尔推Max系列产品 为HPC和AI带来记忆体频宽和效能 (2022.11.10)
於美国达拉斯举行的Supercomputing 2022(SC22)前夕,英特尔推出Intel Max系列产品,包含两款用於高效能运算(HPC)和人工智慧(AI)的尖端产品:Intel Xeon CPU Max系列(代号Sapphire Rapids HBM)以及Intel Data Center GPU Max系列(代号Ponte Vecchio)

  十大热门新闻
1 英特尔新晶片促进量子运算的矽自旋量子位元研究
2 最新MLCommons测试结果 突显英特尔在AI领域取得重大进展
3 加速业务转型 英特尔舞剑向台积
4 英特尔展示AI推论效能 加速AI大规模落地应用
5 英特尔最隹化AI叁考套件协助开发者和资料科学家加速创新
6 英特尔2023 Intel Innovation:加速AI与安全性的汇流
7 Intel Core Ultra透过新vPro平台将AI PC延伸至企业应用
8 英特尔AI加速器为企业生成式AI市场提供新选择
9 英特尔加速推动HPC和AI技术应用於科学研究发展
10 英特尔最新vPro平台获得多款新机种采用

AD

刊登廣告 新聞信箱 读者信箱 著作權聲明 隱私權聲明 本站介紹

Copyright ©1999-2024 远播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Powered by O3
地址:台北市中山北路三段29号11楼 / 电话 (02)2585-5526 / E-Mail: webmaster@ctimes.com.tw